故宮國寶,一次看個夠!故宮下周三(10月4日)起推出「國寶的形成─書畫菁華特展」,將一次展出34件國寶級書畫名品,包括乾隆皇帝列為「三希」的王羲之「快雪時晴帖」摹本。故宮指出,「國寶的形成」以文資法所訂定的文物分級制度為基本框架,精選故宮珍藏的「國寶」級書畫名品34件、「重要古物」級書畫11件,合計展出45件名家書畫。該展展品年代東晉到清代,包括王羲之「快雪時晴帖」與「遠宦帖」、唐韓幹「牧馬圖」、宋徽宗「詩帖」與「深山秋色圖」、宋朱熹「致會之知郡尺牘(秋深帖)」、明唐寅「溪山漁隱」、明仇英「秋江待渡」等。其中廿件屬於珍貴的限展作品,為了保護文物,每次限展四十天。因此,「國寶的形成」分成AB兩檔,A檔展期10月4日至11月14日,B檔則自11月15日至12月25日。故宮珍藏的「快雪時晴帖」,是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代表作的唐代摹本。由於王羲之真蹟早已不傳,此帖是後人理解王羲之書法最重要的視覺資料,於康熙年間獻入皇宮。乾隆皇帝珍愛此帖,將此帖與王獻之的「中秋帖」、王珣的「伯遠帖」合稱為「三希」。「快雪時晴帖」是王羲之大雪後向友人問候的書帖,全書僅26字,卻隱藏大時代的戰亂流離之下,文人如何安身立命的生命命題,並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。故宮珍藏的摹本加上各朝代名人的題跋,包括乾隆親題的「神乎技矣」,讓此帖更添珍貴。上一次「快雪時晴帖」展出,已是6年前。故宮表示,為了保護材質脆弱的珍貴古物,展場內將嚴格控制展櫃內的照度。但為了讓觀眾清楚欣賞每件作品的放大細部,特別規劃電子紙顯示器的展演專區,開啟新時代數位技術在博物館實踐的新模式。王羲之「快雪時晴帖」深受清代乾隆皇帝珍愛,將此帖與王獻之的「中秋帖」、王珣的「伯遠帖」合稱為「三希」。圖/故宮提供 分享 facebook
4CA2E583F33DB4B1
arrow
arrow

    higginrmtb1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